【心晴】世界没有我的位置 我用六年走出抑郁

字体大小:

《联合早报》在2023年6月推出了三集视频系列《心晴》,聚焦心理健康课题。每集故事叙述一名年轻人如何在生命低谷遭遇心灵风暴后,对抗心魔、重建自信,找回心的晴朗。

“你患上了轻微的抑郁症和焦虑症。”

“得吃些药,要吃一段时间。”

“你有在看心理辅导员对吗?没有的话,我会给你推荐几位。”

得知自己的病情,苏永胜(29岁,学校培训师)并不惊讶,也不害怕。“哦,我得了抑郁症,就这样。”平淡的反应,并非他坦然受之,而是身心早已麻木。

“这个世界没有我的位置,就算我不存在了,可能这个世界会比较好一些。”(视频截图)

对周遭一切人事物都提不起兴致,丧失生活乐趣,正是抑郁症在苏永胜身上留下最危险的记号。

一次脚伤 使他陷入困境

23岁那年,苏永胜正在读大学,身兼学业与课外活动等多重负担,为“心病”埋下隐患。偶然间一次跳舞时的脚伤,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受伤后,他必须卧病在床数周,独自在宿舍里休养。上不了课,学习进度落下不少;不能参加课外活动,又没法出门见人。生活变成一团乱麻,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焦虑感。

苏永胜格外在意旁人的看法,害怕旁人会误以为自己拿养伤当惰性的借口,因此更不愿向任何人说出自己的处境。

苏永胜不愿对任何朋友提起自己内心的困境,更不愿向家人倾诉。(视频截图)

谈起患病期间的家庭状态,苏永胜总是三缄其口,不愿提及。他坦言,不愿让家人看到自己挣扎的状态。

“很少人会知道我在患抑郁症的过程中是怎样的,就算是在家人面前,我也会尽量地把自己抑郁的一面藏起来。”

封闭自己的内心后,苏永胜精神压力愈来愈大,每当他闭上眼,脑海中就开始无休止的战争,种种念头在脑海中反复咆哮、拉扯,失眠成了生理层面最直接的体现。

“我还记得有时躺在地上,坐在地上在那里发呆,一动也不动。”(视频截图)

即使强迫自己睡着,苏永胜也起不了床,他找不到起床出门的动力,更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跳舞、玩游戏,那些我曾经最有兴趣的事情,都觉得做了也没意思,做了也是失败,还是算了吧。”

苏永胜一度对热爱的事情失去兴趣,做什么都没有力气。(视频截图)

如此,他的情况日益恶化,直到身边朋友发觉异常,建议他到校内辅导机构寻求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 对抗心魔

交流一番近况,学校辅导员推荐苏永胜前往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属下机构做进一步检查。随着一轮轮检查,苏永胜确诊患上轻度抑郁症(Mild Depression)与轻度焦虑症(Mild Anxiety Disorder),开始长达六年的对抗心理顽疾之路。

抑郁症是一种普遍且严重的情绪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并影响正常思考、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焦虑症则是因心理害怕而表现出的一种病症,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悸、手脚发麻、坐立不安等。

尽管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病症,但它们却好似一对孪生兄弟,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两者也有部分症状相同。因此,对苏永胜来说,他日日夜夜都需要忍受这对兄弟的双重折磨。

主治精神科医生叮嘱苏永胜按时服药,还要定期同辅导员沟通,才能更好控制病情。他还记得医生当时拿投篮做比喻,帮自己理解服药对治疗的重要性。

“医生当时告诉我,精神状态就好像投篮,投进自然感到开心。但对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篮筐会比常人的更高,不管用多大力气投篮都难以企及;吃药的作用就是降低篮筐高度,帮助我们更容易进球,也就更容易感到快乐。”

心理卫生学院情绪管理及焦虑障碍精神科副专科顾问李彦霖医生在受访时强调,精神科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对阵下药,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大多数人服药时都不会出现副作用。

“服药的作用是帮助病人恢复得更快,同时减低复发的风险,并不代表病况更严重。”

除了服用药物,苏永胜也在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Singapore Association for Mental Health)的创跃青少年中心(SAY-IT!)接受关怀服务,包括去户外运动、绘画等。

苏永胜在积极接受治疗后,回归正常生活,也重拾对跳舞的热爱。(视频截图)

几年后,他接受医生评估,如今停药近一年,也回归了正常生活。

心理健康是无止境的历程

作为“过来人”,苏永胜也利用自身的经验,在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做义工,帮助同样陷入生活困境的年轻人。

苏永胜积极做义工,用自己对抗抑郁症的经验帮助和他一样陷入困境的年轻人。(视频截图)

回望同抑郁症抗争的六年岁月,苏永胜庆幸自己正视问题,主动寻求帮助,如今才能“投篮进筐”。

“寻求帮助是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他也意识到,其实心理健康并不存在“完全康复”一说。

“因为心理健康是一段历程,即使我康复过后,还是需要好好照顾它的。”

公众若需心理援助,可拨打心理卫生学院24小时援助热线 6389-2222,或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热线1800-283-7019。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