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特需者与义工组成 紫色交响乐团柔佛开启新乐章

就读丹绒加东中学的洪子颢(第二排右三)擅长吹奏法国号,他与其他紫色交响乐团伙伴受邀到柔佛新山表演。(吴先邦摄)
就读丹绒加东中学的洪子颢(第二排右三)擅长吹奏法国号,他与其他紫色交响乐团伙伴受邀到柔佛新山表演。(吴先邦摄)

字体大小:

约70名新加坡紫色交响乐团的表演者,应马来西亚柔佛苏丹王后拉惹查丽苏菲雅的邀请,到当地演出,这也是乐团首次的海外演奏。

“新柔友谊交响曲”演出星期日(11月26日)在柔佛拉惹查丽苏菲雅歌剧院举行,由新加坡包容乐团“紫色交响乐团”(The Purple Symphony)与柔佛大马艺术学校联合演出,为现场听众演奏12首娓娓动听的曲目。演出由淡马锡基金会联同柔佛拉惹查丽苏菲雅基金会呈献。

紫色交响乐团是由新加坡中区社区发展理事会于2015年成立的音乐团体,团员由特别需求者与志愿者组成,希望通过音乐构建包容的社会。

乐团里的特需儿童与青少年有自闭症、过动症、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或肢体障碍等,推动乐团成立的中区市长兼乐团顾问潘丽萍说:“乐团接到邀请感到相当荣幸。两方的缘分始于去年7月,当时拉惹查丽苏菲雅来到新加坡与总理夫人何晶会面,并欣赏了两名紫色交响乐团团员的表演,随后便提出了邀请,让乐团来到柔佛表演。”

团员积极配合 克服不同挑战

首次到国外表演,对乐团来说相当有挑战,乐团艺术总监郭勇德指出,紫色交响乐团很少接触不同文化的表演,还要考量场地怎么达到融合的效果,如何配合舞台音响与灯光设备,以及安排到场排练秩序等。他也担忧特需团员太累或承受过重压力,但团员们到海外却更积极配合,并且更懂得控制自身状态。

紫色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兼助理指挥梁洁莹(左)与乐团艺术总监郭勇德(右),带领乐团成员呈献一首首动听的曲目。(吴先邦摄)

15岁的洪子颢在乐团里负责吹奏法国号(French Horn),他四岁时被诊断是自闭与过动儿,后来有焦虑症。父亲洪光益(41岁)也参与演出,他指出,大家经过多次彩排,以适应新环境的音响效果,也做很多调整,包括音量、音质、音长与音短各方面。

洪光益说,紫色交响乐团的风格是古典与交响乐曲,他第一次尝试马来民族乐曲,很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

另一方面,洪光益分享,乐团让两父子增加社交的机会,看护者们可以形成支持网络、分享求助资源;因此趁这次难得的国外演出,不少家长与看护者都抽空从新加坡到柔佛支持活动。

这场新柔友谊交响曲(The Symphony of Friendship)演出,十二首曲目风格鲜明,包括具马来民族特色的“Tanjung Puteri”、以新加坡地标牛车水为灵感的《饮水思源:牛车水》,以及马来民歌“Di Tanjong Katong”等。

乐团驻团作曲兼助理指挥梁洁莹说,《饮水思源:牛车水》这首原创作品,灵感来自她自身的祖籍广东,牛车水是新加坡人非常熟悉的地标,也是过去广东移民下南洋,来到新加坡的聚集地,因此她希望把祖籍元素加入音乐,展现新加坡的文化,以及音乐的多元性,并让观众联想到过去的历史。

演出现场迎来大约600名观众,他们来自马来西亚柔佛皇室成员、社区伙伴、淡马锡基金会与柔佛拉惹查丽苏菲雅基金会的合作伙伴等,演出不对外公开售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