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起采用新框架 公民植入医疗装置可获高达80%补贴

卫生部星期三宣布,植入医疗装置的补贴额将视医疗程序的病房级别而定,例如在B2/C级病房做手术或接受日间手术的新加坡公民,根据每月人均家庭收入和住屋年值,可享有介于50%至80%的补贴额。(档案照片)
卫生部星期三宣布,植入医疗装置的补贴额将视医疗程序的病房级别而定,例如在B2/C级病房做手术或接受日间手术的新加坡公民,根据每月人均家庭收入和住屋年值,可享有介于50%至80%的补贴额。(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从12月1日起,心脏植入电子仪器和人工耳蜗等植入医疗装置的补贴框架将会调整。卫生部也将推出植入医疗装置补贴清单,到公共医疗机构安装清单上指定装置的病患,可以根据手术的病房级别,获得相应津贴,津贴额也不再设限。

卫生部星期三(11月29日)宣布,植入医疗装置的补贴额将视医疗程序的病房级别而定,例如在B2/C级病房做手术或接受日间手术的新加坡公民,根据每月人均家庭收入和住屋年值,可享有介于50%至80%的补贴额,永久居民则享有25%至50%的补贴。

在补贴框架调整前,新加坡公民植入医疗装置,最高只能享有50%的补贴,且不得超过1000元的上限;永久居民的补贴最高25%,上限500元。

例如,一名使用3万2000元心脏植入医疗装置的低收入病患,在原有补贴框架下,最高只能获得1000元补贴,而在新框架下,最高可获2万5600元补贴。不过,如果医疗装置没有列入补贴清单,病患不能自动享有任何补贴。

植入医疗装置须向卫生科学局注册,并且由卫生部的医疗效能评估机构(Agency for Care Effectiveness)评定为针对特定临床指标具有临床和成本效益,才能列入清单。

2万2000种装置已列入补贴清单

新加坡获注册的植入医疗装置有近10万种,医疗效能评估机构已评估15个类别的4万多种装置,其中约2万2000种已列入补贴清单,占公共医疗机构所使用装置总量的92%,以及装置总费用的约50%。这些装置包括人工晶状体、人工耳蜗,以及心脏植入电子仪器等。

医疗效能评估机构将陆续对其余11个类别的装置进行评估,并每四个月在卫生部网站上更新清单。在2025年底完成评估前,病患可根据现有的补贴上限框架,继续获得相应的补贴。

卫生部指出,清单会涵盖所有类别的装置,虽然个别植入医疗装置可能未列入清单,但清单上会包括符合补贴条件的替代品。另外,病患也可以考虑非植入治疗的方案。

病患可以继续使用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 保健储蓄(Medisave),以及综合健保计划(Integrated Shield Plans,简称IP)来支付植入医疗装置的费用,支付上限也维持不变。其中,终身健保的索偿上限为每次7000元,可使用的保健储蓄上限则介于每日300元至550元。

当局会先落实植入医疗装置补贴清单,再检讨使用上述计划支付装置费用的政策。

调整补贴框架抑制医疗成本上涨 低收入病患可获更多帮助

卫生部指出,从2013年至2021年,公共医疗机构在植入装置上的花费从930万元增加至1亿6300万元。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植入医疗装置的使用率预计也会增加。另外,市场上也会出现更新且成本更高的植入装置,因此调整补贴框架可以抑制医疗成本上涨,低收入病患也将从中获得更多帮助。

推出补贴清单也能促使植入医疗装置的费用更具竞争力。卫生部说,在目前的补贴框架下,制造商缺乏降价的动力。当局已在2017年至2022年对四种植入装置试行新补贴框架,试验结果发现装置价格平均下跌了25%,公共医疗机构因此节省大约830万元,平均每年有1000名病患可支付更低的植入装置费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