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病房计划4月起将被纳入公立医院主流医疗服务

今年2月感染骨痛热症的覃朝月(中)因血小板过低得留院观察,但通过居家病房计划,她可回家养病,再让医院把医疗服务带到家中。父亲覃懋勉(左)和母亲黄蓉花(右)也能全天陪伴左右。(林明顺摄)
今年2月感染骨痛热症的覃朝月(中)因血小板过低得留院观察,但通过居家病房计划,她可回家养病,再让医院把医疗服务带到家中。父亲覃懋勉(左)和母亲黄蓉花(右)也能全天陪伴左右。(林明顺摄)

字体大小:

今年2月,53岁私召车司机覃懋勉的妻子和15岁女儿同时感染骨痛热症,女儿到诊所验血的结果显示血小板过低,得去樟宜综合医院急诊部门求医,并留院观察。

一天后,医院职员找上覃懋勉夫妇,让他们考虑让女儿通过“居家病房”(MIC@Home)试点计划在家养病。

覃懋勉说:“我们其实很高兴女儿可以回家养病。医院有规定的探访时段,我们不能够像在家里一样全程陪着女儿。家里也是她熟悉的环境,心理上一定会感觉比较舒服。”

女儿在家休养的三天里,除了每天有护士上门为她验血之外,医院也借给她一个测量体温、血压和血氧的智能仪器,她只须一天自行测量三次,测量所得指标会直接传送至医院。

覃懋勉指出:“女儿有时因睡过头而耽误测量时间,医院还会打电话提醒。护士上门时也能直接解答我们的疑问,直接的个人接触很重要,让整个过程很像享有贵宾待遇一样。”

居家病房计划4月起将被纳入公立医院的主流医疗服务,覃懋勉对此感到欣慰。“女儿当时在急诊部门等了12个小时才等到床位。我们选择居家病房计划,就意味着医院能空出一个床位,其他更有需要的病患的等待时间就会短些。”

另一名选择尝试国大医学组织居家病房计划的梁秀琴(66岁),去年8月在徒步运动时被蚊虫叮咬,没想到引发皮肤感染,得住院观察八天。那是她30多年来首次住院。

“住院几天后,我的情况好转了,我就要求医生让我出院,但是医生还是担心,所以建议我参与居家病房计划,让医院能继续观察我的病情。”

梁秀琴回家后,每天会有一名护士到她家,为她进行静脉注射(IV)抗生素治疗。也有医生和护士团队通过视讯问诊,远程观察她的病情。三天后,她便康复“出院”了。

她说:“在家里休养更自在和方便,医院的食物我也吃不惯,在家里就有懂我口味的老公煮给我吃。”

梁秀琴认为,“住”居家病房也能获得很好的医疗服务。“在我回家之前,护士已经教我怎样清洗、上药和包扎伤口。护士每天来我家的时候也会检查,有时还会让我拍照,给他们看我做得对不对。这项服务很贴心,也很细心。”

国大医学组织四年来已为近4000人提供居家服务

国大医学组织居家病房计划首席临床医生、国立大学医院高级内科顾问医生许倩雯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国大医学组织自2020年以来,已为近4000名病患提供这项服务。

她说,把医院护理带入家中的服务,在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普及多年,但这对新加坡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

人们普遍认为,接受静脉滴注等治疗,就得去医院并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她认为,居家病房试点计划是改变这种传统观念的机会,可向公众展示居家护理的可能性,也对病患安全有益。

“我们展开的研究显示,人们无论在家里还在医院都一样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时间和努力,但如今已有越来越多人了解并相信,居家护理也是很好的选择。”

对于卫生部决定扩大居家病房计划,成为我国医疗体系中更重要的一部分,许倩雯表示欢迎。国大医学组织也准备好为更多病患提供这项服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