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顺组屋区养生村 居民互学技艺其乐融融

蔡丽金(右)是义顺养生村的缝纫达人,她的巧手能把塑料袋包装编成纸巾盒或容器,这门手艺还吸引了附近居民加入她免费指导的手工班。(邝启聪摄)
蔡丽金(右)是义顺养生村的缝纫达人,她的巧手能把塑料袋包装编成纸巾盒或容器,这门手艺还吸引了附近居民加入她免费指导的手工班。(邝启聪摄)

字体大小:

常言道,高手在民间。义顺组屋区一群居民,每周风雨不改聚集一起,向同区的“舞林”高手、缝纫达人、家常菜大厨等居民导师,免费学习绝活。

这些由居民自己主办、开放给附近公众免费参加的兴趣班,在义顺72街第765座组屋底层的养生村持续了七年多,深受欢迎。这里不仅是社区正能量的磁场,更成了许多独自在家的年长者踏出家门的推动力。

2016年,义顺保健集团与圣路加乐龄关怀(St Luke’s ElderCare)联合发起养生村(Wellness Kampung)的概念,把义顺三个组屋底层装修成养生村活动中心。除了上述地点,另两处在忠邦第115座和义顺东第260座组屋底层。每个中心由一名固定经理负责协调事务,所有活动都由居民自行举办和招徕“学生”。

截至2023年底,三个养生村上门并登记的居民超过3200人。养生村门户开放,不强制进出或参加活动者先登记,因此估计确切使用人数远超这个数目。中心经理说,人多时,一天有120人,平日也有30人进出。

暂不开设更多养生村

义顺保健集团人口保健与社区转型部助理主任蔡宜雯说,虽然这种寓康乐于健康的模式广受欢迎,也培养了一群忠实追随的居民,但他们现阶段暂不准备开设更多养生村。

“我们目前没有计划把更多未充分利用的空间,如组屋底层改成养生村,但我们会继续采用这种模式,与更多组屋区的居民合作,可以是随机形式,让居民参观的时候顺道相互交流。”

村里的长青活动首推晨运班和下午的歌唱班,其他有手工、烹饪、缝纫、绘画、书法、水墨画班等。没课时,居民也可到中心玩游戏卡。

养生村经理胡耀家说,社区里,每个人都是资产,各有长处,组织起来,就成了这个包容所有人的地方。(邝启聪摄)

从开始聘请保健促进局的导师来教导居民运动,到现在由已经上过课的学生轮流带领,自启用以来就一直担任第115座养生村经理的胡耀家(68岁)说,本着“开心下来、开心回家”原则,居民的参与进一步发挥社区自发互助的精神。歌唱班每月还会到乐龄护理中心或医疗机构义务献唱。

“社区里每个人都是资产,各有长处,组织起来,就成了这个包容所有人的地方。”

居民为居民设计活动

蔡宜雯说,养生村多年来最大变化之一,是由居民为居民设计的活动越来越普遍。那些不受欢迎或不合适的活动,会因学员少而自动淘汰。

养生村里,由居民为居民设计的活动越来越普遍,像家庭主妇蔡丽金(站立者)负责的手工班,开了快四年,每班爆满。(邝启聪摄)

家庭主妇蔡丽金(58岁)每周至少到养生村两次,教六名居民做手工。巧手的她,能把袜子、塑料袋、吸管等缝缝绑绑成娃娃或纸巾盒等。

2017年,她经朋友介绍,到养生村上水墨画课。班上一名同学因手工特别好,获中心经理推荐开班。这位同学拉了她壮胆,同学没当导师,她却当了快四年的手工班老师,学员年龄从40多岁到80岁。

她说:“我很喜欢现在充实的生活,越做越开心,尤其帮学员完成某个作品时,满足感更大。”

蔡丽金(坐着右三)教得开心,学员也学得愉快,难怪68岁的中心经理胡耀家(站立者)无意退休。(邝启聪摄)

蔡宜雯说,养生村固定活动除了让居民有共聚的理由,每周喝汤补充蛋白质或护士定期安排健康讲座等,对独居老人尤为有帮助,间接发挥相互照应的守望精神。

中心租金由圣路加乐龄关怀资助,经理薪金和水电费则由义顺保健集团承担。不少居民也常乐捐给中心的公共基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