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逾六成特需孩童父母 需专业心理健康支持

竹脚医院儿童发展部门首席心理学家许寰翠博士受访时指出,这些家长除了平时的育儿工作,还须花时间进一步去学习和了解如何帮助有成长障碍的孩子,负担因此更大。(示意图/王彦燕摄)
竹脚医院儿童发展部门首席心理学家许寰翠博士受访时指出,这些家长除了平时的育儿工作,还须花时间进一步去学习和了解如何帮助有成长障碍的孩子,负担因此更大。(示意图/王彦燕摄)

字体大小:

照顾特需儿童并不容易,本地医疗机构发现,约65%的特需孩童父母,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支持。

新加坡每年约有7000名孩童被诊断出有发展障碍,当中约70%会到竹脚妇幼医院的儿童发展部门求助。然而,目前的护理程序主要以孩子为重,为父母提供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筛查与支持,并不常见。 

两年试点计划提供支持 共626名家长参与

连氏基金会和竹脚医院于是投入360万元,联合展开名为“曙光亲子辅助计划”(DayOne)的两年试点计划,为特需孩童的看护者提供三方面的支持:提供有关自我照顾(self-care)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指导和资源;儿童发展障碍治疗师与家长合作,根据需求提供指导;以及让家长与医务社工交谈,或咨询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

试点计划从2022年5月开始,今年4月结束。共626名家长参与计划,其中439人是主要看护者,其余187人是次要看护者。

连氏基金会和竹脚医院星期二(4月23日)举办媒体发布会,公布试点计划的结果。34.6%的主要看护没有或少有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psychosocial)需求;40.6%有轻度需求;24.8%有中度至重度需求。换言之,约65%的看护者,需要正规的心理健康或社会心理支持服务。

与心理健康需求如焦虑和抑郁症状不同,社会心理需求包含看护者面临的不同压力。当社会心理需求偏高,也可能更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竹脚医院儿童发展部门首席心理学家许寰翠博士受访时指出,这些家长除了平时的育儿工作,还须花时间进一步去学习和了解如何帮助有成长障碍的孩子,负担也因此更大。

家长接受辅导后 焦虑或抑郁症状减半

试点计划发现,愿意接受帮助的家长,比率相当高;约60%至70%的家长同意被转介至医务社工、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求助。有中度至重度心理健康需求的看护者的焦虑或抑郁症状比率,在接受辅导后从原本的21.3%降低至10.6%。

许寰翠强调:“我们须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只要他们在这方面得到一些关注和支持,他们也比较容易去帮助孩子。”

曙光亲子辅助计划负责人、竹脚医院儿童发展部门主任兼资深顾问医生玛丽·丹尼尔(Lourdes Mary Daniel)副教授说,有发育需求的孩童或会给父母带来不少压力和焦虑,孩子的教育、行为等种种方面的问题,加上生活上的其他压力来源都有可能造成焦虑或抑郁症状,形成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困难。

她指出,其中的难题在于家长或许不知道如何得到相关服务。所以通过计划,团队帮助父母了解现有的不同服务,并让他们更容易寻求帮助。

玛丽·丹尼尔说,有了研究数据,团队接下来能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并探讨如何让更多特需孩童的父母受益于这类支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