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金牌之“重” 体育学院心理学家谈健儿心理健康

新加坡体育学院高级运动心理学家兼负责人黎福发拥有24年专业经验。(林明顺摄)
新加坡体育学院高级运动心理学家兼负责人黎福发拥有24年专业经验。(林明顺摄)

字体大小:

心理健康这个课题非常广泛,轻则影响睡眠、食欲不振,重则患上抑郁症。本系列分四个部分跟运动员及心理专家谈心理健康。本期邀请心理学家黎福发分享引发运动员心理问题的原因。

运动员心理健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足球员凯恩(Harry Kane)、泳手德雷塞尔(Caeleb Dressel)、网球好手大坂直美和体操选手西蒙妮·拜尔斯(Simone Biles)在公共场合谈及心理健康对他们的影响,才让这个话题有了新高度。拥有24年专业经验的新加坡体育学院(SSI)高级运动心理学家兼负责人黎福发与《联合早报》分享我国运动员在这些年面对的心理压力。

鉴于竞技体育的性质,运动员每天的压力来自“要如何变得更好”。虽然他们可能比大多数人拥有更好的精神韧性,但运动员其实很难在高压的日常环境中始终保持坚韧。对此,新加坡体育理事会、新加坡体育学院和国家青年体育学院,与全国体育总会和教练密切合作,提供运动员在心理健康上的支持,并鼓励他们在必要时寻求帮助。

黎福发举了几个让他印象深刻的例子,其中一个和冠病疫情有关。

东京奥运推迟对运动员造成打击

他说:“当时东京奥运会因疫情而推迟,对大部分运动员来说,他们花了四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准备,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情感和精神上),忍受了痛苦和牺牲,推迟奥运会对他们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最初的反应从焦虑到失望再到愤怒。”

对于这样的情况,黎福发说新加坡体育学院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教练和运动科学团队的紧密合作,制定计划和设定目标,给予运动员支持。

疫情是其中一个例子,我国运动员普遍面对的问题其实都来自日常生活。好比说有一名运动员曾告诉黎福发,他觉得他的表现和心理健康都在走下坡路,无法达到自己和教练的期望。黎福发通过咨询发现,运动员在训练表现良好,但都无法投射在场上。

经过进一步调查还有和教练的谈话发现,原来教练在比赛期间的语气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士气。

黎福发说:“教练没有意识到他与运动员的沟通问题,这导致后者表现不佳。诊断出这个可能性后,我们和教练还有运动员一起改善他们的日常训练环境,将其转化为比赛环境,整个过程建立了运动员和教练的沟通和信任。”

卓越的表现和健康的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对运动员来说,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在比赛中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非常重要。他们面对的压力不只是在训练场上,也可能与体育或非体育相关。一些非体育相关的压力可能来自学业、感情、财务、家庭和工作,与体育有关的压力包括管理自我和他人的期望,还有一些不可控的(比赛结果、竞争对手)焦虑情绪和害怕受伤的压力。

与运动员紧密联系

另一个男性运动员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和入伍有关。有一名运动员向黎福发表达担忧,担心自己服兵役会影响他在国家队的训练。

黎福发说,他在这名运动员入伍前、服役期间以及退役后都定期与他进行面对面或线上咨询,他们谈论的话题也不仅仅是体育,还包括他在军营的生活,以及未来的学习计划。

“对这名运动员的长久支持帮助他在各个方面建立了信心,让他在周末的训练保持动力。他最终也入选成为东运会代表,并获得奖牌。与运动员建立关系的关键是保持和他们的联系,这样他们就知道在需要时有人可以求助。”

但也会有人习惯了专注高水平表现而压抑心理健康问题,认为自己身为顶尖运动员,更加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脆弱的一面。是什么阻止他们寻求援助?

黎福发坦言,这可能和亚洲文化有关,像是从小就被告诫“不需要告诉他人”“家丑不可外扬”“忍着就好”这些话。

他说:“他们可能认为主动说出这些问题会被视为软弱。有时我们会从运动员的朋友口中听到一些事情,从而了解到他们有异常行为。我们相信,如果青少年运动员正经历着这样的压力,那我们的国家运动员得同时平衡学业和运动,或许压力会更大。

“尽管数量很少,但我们发现更多运动员愿意和运动心理专家分享他们的心理健康相关问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