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超:放到中国的语境中学习 有助增强了解中国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左)星期三(3月27日)在“慧眼中国对话”的对谈环节说,中国不排斥外界先进的东西,其他国家不妨也把自己放到中国的语境中去学习。(郑一鸣摄)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左)星期三(3月27日)在“慧眼中国对话”的对谈环节说,中国不排斥外界先进的东西,其他国家不妨也把自己放到中国的语境中去学习。(郑一鸣摄)

字体大小: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说,中国不排斥外界先进的东西,其他国家不妨也把自己放到中国的语境中去学习,这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的了解。

刘建超星期三(3月27日)在通商中国与《联合早报》共同主办的“慧眼中国对话”上发表演讲并参与对谈。

主持人、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在对谈环节问刘建超,中国在对外沟通时所用的很多语言,跟世界的语言论述有距离,外部读者在理解中国时,往往文字看得懂、意思看不懂。

刘建超听后打趣问:“这怎么办呢,新加坡派更多的留学生到中国去?”

他的回应引发现场与会者一阵阵笑声。

刘建超随后说,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它的政治环境,中国有自己的制度、道路、理论、文化。

“说到文化的时候理解得可能会多一些,但是从我们的政治体系、政治的语言、政治的体制方面,中国有中国的一套,这就是我们强调中国特色。”

他指出,中国特色会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在安全等各个领域,这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中国特色。

刘建超之后阐述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等概念。

他随后回到语言的问题说,语言的问题需要把自己放到一个政治的环境中去。

刘建超接着把话锋一转,指出:“尽管我学英语学得很久了,但有时候西方的语言我们也不一定懂……啊是不是这样?新加坡我还是很懂的,大家说的我都懂,但(西方)他们的一些语言,经济术语、社会术语,我们去学。”

他说:“中国人也许和有一些国家的人不大一样在哪儿,就是中国人认认真真去学,我们不排斥外国先进的东西,习近平主席就讲,中国共产党从来不拒绝向别人学习。所以你看现在我们的很多的语言,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很多都是西方经济学的术语。”

刘建超说,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在学,不妨其他国家也把自己放到中国的语境中去学习,这样有助于了解,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的信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