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新知

刘兆佳:港府应改变“小政府”理念力推与大湾区整合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认为,香港要推动与大湾区的整合,特区政府必须调整管治思维和方针。(档案照片)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认为,香港要推动与大湾区的整合,特区政府必须调整管治思维和方针。(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在后疫情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但香港社会对此尚未形成共识。香港要融入大湾区建设,特区政府应采取新的管治模式,克服内部阻力与反对声音,改变过去“小政府、大市场”的治港理念,更积极推动快香港与大湾区的整合。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背景下,香港近年越来越难因循过去的发展模式,依赖西方国家提供机遇,去年以来,香港又接连受反修例运动与冠病疫情的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失业率上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香港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产业多元,在政策创新、开放程度走在全国前列,如果香港能与大湾区整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可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助力香港产业更加多元,原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也将有更多发展空间。

刘兆佳说,大陆正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而中央并非只希望香港参与湾区建设,某种程度也希冀香港能够带动大湾区的开放,“香港没有理由对这些新的发展环境置之不理”。

至于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的社会制度差异,刘兆佳就认为,这种差异性可在区域合作中产生制度优势互补,香港的责任是帮助大湾区与国际联接起来,吸引外资通过香港进入湾区,并提供机会给湾区企业融资,湾区各市在经济上连成一体,可利用不同的制度优势取得“1+1大于2”的成效,达到共赢目标。

他以11月15日,亚细安(中国称东盟)与中日韩澳新,共计15个国家正式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例,解释说在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下,15个成员国有不同的法律、制度、政策与社会氛围,关键是找到彼此合作的空间,逐渐减少差异,“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一定需要制度与政策上趋于一致 ,区域之间的合作也同样如此。”

谈及近年香港抗争运动对湾区建设的影响,刘兆佳就指出,中国“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期间,香港持续出现大大小小的政治冲突与动荡,难以集中精力推动经济发展,甚至政府工作也受到阻滞,香港出现的反共反中情绪,导致中央发展大局出现内部障碍,在湾区建设上已经失去了不少时间,“明显拖慢了节奏”。

他认为,香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在社会上形成“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香港有利”的共识,特区政府则要在行动上更积极参与,调动各方资源投入建设,包括检讨政府自身的人才供应是否足够,推动政策变化来强化与大湾区的对接等。

“(要实现上述目标)不是现有的管治模式便可以实现”,刘兆佳说,除了需要加强与大陆政府的联系外,特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需要作出调整,强化与民间的合作,调整管治思维和方针,方有能力尽快推动香港与大湾区的整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