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歧视精神病患四法

精神健康有问题者往往受到社会歧视,他们需要人们更多关怀与帮助。(iStock图片)
精神健康有问题者往往受到社会歧视,他们需要人们更多关怀与帮助。(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精神疾病没什么可羞耻的,但是人们对患者表现出来的歧视和偏见,才令人感到羞耻。”柯海杰医生提出他对精神疾病的看法。

每每到熟食中心打包食物,常听到中老年人发牢骚说:“再这样‘关’下去,一定会‘起笑’(闽南语发疯之意)!”

国内外新闻也曾报道,疫情期间,的确有些人因承受不了精神压力而做出反常行为,甚至被归类于精神健康有问题。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精神疾病没什么可羞耻的,但是人们对患者表现出来的歧视和偏见,才令人感到羞耻。”

扪心自问,你心里排斥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吗?

国家福利理事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五成受访者不愿意和有心理疾病患者同住或成为近邻,也不愿意共事;七成认为,这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历旁人的歧视,甚至耻辱。

社会对精神病患存有歧见

莱佛士心理辅导中心精神科顾问医生柯海杰说,这些年来,人们对有精神健康问题者依旧存在着歧见,对他们的消极态度和观念非常普遍。“这些歧视是明显而直接的,例如有人对患者的精神状况或治疗冷嘲热讽。它可能是无意的或细微的,好像有意避开个人认为是精神错乱的患者,甚至认为患者有暴力倾向,是个危险人物。

“精神疾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甚至是你和我,歧视与区别对待是不好的。然而,最严重的歧视是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谴责。”

精神疾病受歧视的影响:

一、不愿寻求帮助或治疗;

二、被亲友和同事误解的感觉;

三、工作机会和进入心仪学校的机会减少,找房困难等;

四、受欺凌、身体暴力或骚扰;

五、健康保险无法充分涵盖患者的精神疾病治疗;

六、认为自己在挑战中永远不会成功,也无法改善现状。

发表在美国著名的《公众利益》(The Public Interest)心理科学期刊上的调查报告,认为羞耻感是许多心理疾病患者接受治疗的一大障碍,而羞耻感是可能影响就医的诸多因素之一,也是对心理疾病患者有着深远影响的因素。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心理科学家帕特里克·科里根在报告中说,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和疾病本身一样是不被允许的,它无形中阻碍人们实现个人目标,并且妨碍他们追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了避免公众烙印,患者会选择放弃治疗,或者是出于对负面刻板印象的恐惧而想要完全避免它。公众烙印也会影响到那些精神疾病患者周围的人的信仰和行为,其中包括朋友、家人以及心理健康保健的提供者。

别贴标签别害怕别麻木

柯海杰医生说,若你愿尽自己的一分力来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视,这里有四个方法可尝试:

一、不要给有精神疾病的人贴标签:人们经常听到有人用戏谑嘲弄之称呼如“笑叮当”(闽语,意即疯子)来描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人是有情感的生物, 不应该以诊断来判断一个人。人们应使用以人为本的语言,多给予尊重,可以尝试说这些患者“有心理上的疾病”。

二、不要害怕或避开精神疾病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病情变得更严重时可能会表现出异常行为。身为局外人并不了解他们正在经历什么,也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承受痛苦。然而,与普遍的看法相反,精神疾病患者不会表现出暴力倾向。事实上,他们自己也可能成为暴力受害者。

三、不要麻木不仁:不要责怪精神疾病患者,更避免说出这样的话:“要控制住自己,振作起来,不要做一个情绪激动的人。”这类似于告诉某人在生气时要冷静下来一样。

此外,不要因为一个人的外表或行为很好,就认为他没问题。通常,喜剧演员往往是房间里最悲伤的人。抑郁、焦虑和其他精神疾病往往是表面现象,患者可能在内心深处感到极其痛苦。若看到有人在处理疾病时面对困难,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支持与安慰。

四、树立榜样:缺乏意识和错误信息,往往助长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柯医生说,人们可以使用上述提到的几个方法帮助教育他人,并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分享,消除对患者的歧视与偏见。鼓励所认识的、正在经历这类疾病困难的人,让他们相信寻求治疗和康复是可能的。改变态度需要时间,但每一小步都很重要,并带着深远影响。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