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革命:全民扫码,谁还需要钱包?

字体大小:

“带着手机逛超市,轻松甩掉零钱包!”

在北京东城区的物美超市里,上述录音轮回播放,呼吁顾客下载多些App(手机应用),通过手机自助结账,免去购物排队的烦恼。

超市内部到处张贴着“手机自助结账”“购物不排队”和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平台的醒目宣传标语。在超市结算区,也有好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指导购物者使用App自助结账。

据了解,顾客只要用App扫描商品代码,商品就会自动添加到电子购物车,顾客通过线上支付平台结账后就能完成购物。

王先生(63岁,退休人士)正在学习使用手机自助结账。他告诉《联合早报》,超市三个月前推出手机自助结账,他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学会使用支付宝和微信,目前正慢慢掌握手机自助结账的流程。

王先生说:“手机自助结账App的程序有点复杂,老人家上手需要一点时间,但上手后确实很方便,不用排队,也不用带现金。”

助弱势使用移动支付平台

中国的消费模式近年来正在迅速升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已有4.69亿手机网上支付用户,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率由前年的57.7%提升至去年的67.5%。另外,有一半的中国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正当中国正火力全开向无现金社会的目标冲刺时,各方也在努力让包括王先生在内的老年人和弱势群体,跟上时代的步伐。

中国民政部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

大多数老人仍习惯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无现金社会往往意味着更多困扰而非便利。

今年2月,支付宝专门推出针对老人的《给父母的支付宝入门手册》,通过设计精美图案和带颜色的大号字体,教导老人使用支付宝的功能。

去年6月,支付宝在安卓版App上线了业内首个专门的密码键盘读屏功能,让视障人士输入密码,享用移动支付的便利。所谓“读屏”,就是当视障用户的手指触摸到屏幕时,读屏软件会朗读相应文字,视障用户能根据声音提示输入密码。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品牌与公众沟通部高级公关专家孙洋告诉媒体:“在产品开发和维护上,我们要与特殊群体用户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使用情况,改进软件设计。我们也联合手机制造商,推出针对特殊人群的定制手机,争取打开硬件细分市场。”

上海手机公司“卡布奇诺”就专为老年群体设计字号特大、界面简洁易用的老人智能手机。

“好的武器和关爱”

卡布奇诺社区培训总监杨旭辉告诉本报:“我们在手机出厂前为老人预装好了微信、支付宝等软件,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培训课程,教他们使用这些软件。”

她表示,卡布奇诺创立至今不到三年,已为8000名老人提供培训。“很多学员完成培训后都会使用移动支付平台,提升了自信心。”

杨旭辉认为,帮助老人融入无现金社会,关键是要有“好的武器和关爱”。她说:“好的武器指的是要为他们量身定做智能手机和App。关爱指的是老人自尊心较强,有时不愿开口问,但只要我们肯主动、耐心地教他们,他们其实是愿意学的。”

老人对移动支付服务持怀疑态度

不过,尽管各方都做了很多工作,仍有一些老人对移动支付平台持有怀疑态度。

于捷(66岁,退休人士)告诉本报,她身边有不少朋友担心密码和钱财被盗用或骗走,不敢使用移动支付平台。

蚂蚁金服发言人回复本报询问时说:“支付宝的资损率是十万分之一,远低于国际支付机构。我们还推出了‘你敢付,我敢赔’和‘你敢扫,我敢赔’的保障,用户因账户被盗所产生的资金损失,支付宝会全额赔付。”

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研究会会长邱宝昌也说:“新技术在起步阶段难免有各种不足、必须克服很多障碍,民众应尽可能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多考虑它们带来的实惠,这样科技才能不断地往前发展。”

王先生就坦承:“起初刚接触移动支付平台的时候会有心理障碍,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发现这些软件的操作并没有想象中复杂。微信和支付宝只要刷一下就能付款,多方便。”

他笑说:“现在我皮包里的100元现金已有一个多月没碰了。”

移动支付强势进驻中国民众生活,扫码付款已经成为许多人支付的首选。

受访学者分析,移动支付能在中国壮大,主要是依托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基础,从线上转到线下,通过企业的积极推动、市场庞大的需求,以及政府的默许,多管齐下造就了今天兴盛的局面。

阿里巴巴在2004年成立了支付宝作为淘宝网的支付平台,开启了电子商务的兴盛年代,并为移动支付打下了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如果没有电商,就不会出现那么发达的电子支付,之后也不会进一步演化成更高技术的移动支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庆也说,中国消费业的发展正好遇上科技革命,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网上购物而不是实体店。同时,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的普及,再加上中国民众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都促成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兴起。

随着支付宝的普及化和微信支付的加入,电子支付从线上走到了线下,除了网上购物,消费者在实体店付款时也能使用电子付款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指出,微信支付有个人收款的功能,小商贩可作为个人用户向顾客收款,绕过了索要手续费的信用卡POS机,节约了成本。

他说:“从企业的角度,移动支付比传统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所以他们愿意转向移动收款。”

移动支付服务供应商 积极推动普及化

作为市场的两大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积极推动移动支付的普及化。

支付宝今年2月宣称“将在五年内让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并在4月宣布将出资6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2.3亿新元)发展无现金联盟。

支付宝和微信本月再把“无现金”热潮推上新的高点:本月1日至8日,支付宝在多个城市推出“无现金周”活动;微信支付则于同期启动了“8·8无现金日”活动。

赵锡军说,移动支付服务供应商的促销活动和优惠奖励,提高了市场对这项服务的认识和需求。

和企业一样,消费者也会自然倾向更便利、成本更低的支付方式。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撰文说:“人类货币从最早的石子、贝壳开始,发展到今天的电子支付,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什么是最方便携带、最方便交易、最节约成本的方式,就必然会成为市场主流。”

也有分析指出,中国的电信和金融基础设施长期较为落后,在农村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固定电话和提款机等设施还不太普及和方便,正好为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化带来了机遇。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说:“因为没有之前基础设施的包袱,我们不需要顾虑前期投入的成本,可以放手去迎接创新科技,实现弯道超车。”

不过,市场自然产生的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还需得到政府的支持才能继续生存。

监管相对宽容 催生新型支付业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6月在中国财富论坛上就提出,中国金融科技行业之所以能取得快速进展,是得益于过去相对宽容的监管。

他说,如果中国过去采取教条主义、僵化的监管,就很难出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型支付业态。

宋科向本报分析:“监管和创新是一对矛盾体,两者是不断往复的过程,但监管一定要滞后于市场的探索,否则就不会有创新。”

新跃社科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国权也说,新加坡的监管工作做得“太好”,所有支付交易都须通过银行系统进行,结果出现了垄断局面,创新无法落地开花。

李文庆说,任何能加速货币流通的新科技,都应该为各国政府所接受和推进。他说:“加快货币在经济的流通速度,意味着经济活动的步伐也将加快,并能在不增加货币流量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和数据安全未解决 移动支付无法真正取代现金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本月初启动“无现金日”“无现金周”活动,一些商家却走到极端,拒绝收取现金,掀起了舆论风波。

在“无现金周”期间,有消费者投诉在某超市消费时,被告知该店不收现金。店员要求顾客下载手机App,并绑定支付宝才能付款。

有媒体报道称,这是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线下商家签订了协议,商家为达到移动支付平台所设的业绩标准及返现门槛,于是拒收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方式。

对此,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研究会会长邱宝昌告诉《联合早报》:“我们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尽量学习掌握先进技术。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考虑到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对技术的掌握,要给消费者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一刀切地拒绝现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则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说,即使在北欧一些力推无现金社会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尝试,现金仍然存在,并没有在短期内消失。

他断言:“(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需求多样,‘消灭现金’将会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也提出,移动支付能否一直保持现有的成本优势还是个未知数,“纸币之死”还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他说:“信用卡在发达国家没能完全取代纸币,是因为信用卡支付要收手续费。同样的,移动支付现在才刚起步,各服务供应商推出促销优惠,要抢占市场。”

“但当大家都对这项服务形成依赖时,就不排除移动支付商征收服务费。届时,商家可能又会重新考虑收取现金。”

移动支付技术仍存在安全漏洞

事实上,金融和数据安全等问题一天未解决,移动支付就无法真正取代现金。

据报道,移动支付技术仍存在安全漏洞,有网民的社交媒体账号被盗用,账号里的电子钱包被洗刷一空,损失惨重。

再说,用户的手机号、身份、使用移动支付的时间、地点、金额、购买的商品等数据都被支付平台所收集,在“数据是王”的年代,如何避免信息被泄露或转卖,也是对服务供应商的一大考验。

监管网络支付平台运作 “网联”3月31日启动把关

此外,目前在移动支付平台上的交易数据也并不公开透明,支付公司通过虚拟账户与各家银行连接,实现了清算功能,但央行及各商业银行却不掌握支付平台上的资金流向,导致金融风险的急速积聚。

例如,很多第三方支付企业能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并靠备付金的利息或投资回报赚取大量利润。

为了更有效地监管网络支付平台的运作,由中国央行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各支付机构筹建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于今年3月31日启动试运行。

据报道,网联的成立将清算功能从第三方支付公司剥离,在支付平台和银行之间添加了网联的把关,所有交易请求都必须经过网联提交给银行。

分析说,公开所有的支付交易后,央行对支付骗局、资金流向都一目了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网络诈骗的肆意妄为,有效保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董希淼认为,中国电子支付创新发展迅速,但相应的制度和规则还相对缺乏。目前,电子支付时代下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央行要加速推进非现金支付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快《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修订工作,补齐支付清算领域的法律短板,以保护公众的权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