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讨论种族课题仍须谨慎戒惧

竞选期间,工人党女候选人辣玉莎被指分别于今年5月17日及2018年2月2日发表两则有冒犯性的面簿贴文。(海峡时报)
竞选期间,工人党女候选人辣玉莎被指分别于今年5月17日及2018年2月2日发表两则有冒犯性的面簿贴文。(海峡时报)

字体大小:

种族课题在本届大选中又一次凸显,但这次所引起的回响和结果却与过去迥异。虽然有人报了案,警方也着手调查,后续发展有待观察,但政府对这一课题的思路看来已有所转变。

竞选期间,工人党女候选人辣玉莎被指分别于今年5月17日及2018年2月2日发表两则有冒犯性的面簿贴文,其一指执法单位歧视公民,与其他群体相比,富裕的华人和白人享有差别待遇。另一则针对城市丰收教会的判决发表看法,称法院无情地判少数族群坐牢,骚扰回教领袖,却让偷走5000万元的教会领袖逍遥法外。辣玉莎很快就此道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此事件的态度。李显龙总理在竞选接近尾声时所表达的看法是,国人如今可以更开放且有敏感度地讨论种族和宗教等课题,这是20年前很难做到的。未来应进行更多相关对话,而年轻人有不同的观点,也须纳入考量。不过他也提醒,人们须时刻记住这些课题的敏感性。也应该让年轻人和年长者讨论各自观点,以逐步达成共识。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在选后谈到这个课题时则强调,大选间接反映出年轻世代与年长国人采取不同方式谈论种族与宗教,随着世代更替,我们须要建立一个适用于新加坡的框架,这个框架应考虑到人们是否认为除了传统方式以外,还有其他方式来讨论这些问题。

前天,教育部长王乙康参加一个学校种族和谐日活动后接受媒体访问时则说,新生代学生更愿意探讨种族宗教课题,教育部下来会培训更多教师,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就这些课题对话。这类讨论课会成为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以上种种迹象显示,随着社会变迁以及年轻国人想法的改变,政府在处理种族宗教等敏感课题的手法或许将会有所调整,让人们有更大的讨论空间。不过,人们对此不应有错误的解读,以为从此就可以百无禁忌地谈论这类极容易引起情绪反应的敏感课题。毕竟,去敏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建国以来,种族、宗教、语言和文化等课题,长时间被视为忌讳,因此也绝少有公开讨论。不过,各族基本上做到了相互容忍,和睦相处,达到一种由上而下的和谐关系。而年轻一代新加坡人正是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成长,他们没有种族流血冲突的记忆,视和谐为理所当然。

没有历史的包袱固然是好事,但也有低估或错估现实情况的危险。通过社交媒体发表意见很容易,但冒犯性的言论也很容易在网络上从星星之火演变成燎原之势。这是我们必须特别警惕的。讨论必须就事论事,不偏激,秉持相互尊重原则,也必须遵循共同和一致的标准,绝不能肆无忌惮。

因此,要公开讨论这类课题,确实必须小心翼翼,谨慎戒惧,不能一下子从一个极端冲到另一个极端。禁区可以随社会的成熟逐渐开放,但也须按部就班,有所节制。美国的种族矛盾历经数百年仍无法解决,是值得国人借鉴的实例。种族偏见、歧视、信仰差异、不平等等问题和无形的断层线,不是简单通过政治正确就可以解决的。正如尚穆根所指出的,我们必须先确立一个大家应该遵守的框架,谨慎地做出取舍。 

学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重镇,学生的可塑性也比较高,因此从学校做起,引导学生就这些课题对话讨论,对消除种族隔阂,加强各族学生共同的身份认同肯定有莫大裨益。但正确的引导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教育部必须确保负责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教师,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可以胜任愉快。未来属于年轻人,但引导他们走上正途是这一代的责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