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平专栏

郭良平:中国外交的曙光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认为,中国的负面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彻底同苏联模式撇清关系。改革开放40余年后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中共却仍用旧瓶装新酒。(法新社)
作者认为,中国的负面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彻底同苏联模式撇清关系。改革开放40余年后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中共却仍用旧瓶装新酒。(法新社)

字体大小:

中国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在西方的负面形象,以及在此基础上编织出来的话语体系。民主对独裁,正义对邪恶,拜登的这手牌打得相当成功,在政策协调上得到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地缘经济环境,但驱动力却不是利益冲突。

自从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以来,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急剧恶化,在对西方主要国家和贸易伙伴关系方面,经历了异常艰难的数年,脱钩断链有了实质进展,资本倒流出境逆转了40余年的大潮,经济上种种险情叠加,一时间似乎四面楚歌,前景黯淡。但在这逆境下面的一股暗流上却漂着一抹曙光:在主导国际关系大格局的中美关系上,处于攻势的美国对国际社会的总体影响是非建设性的,处于守势的中国却是建设性的;长期趋势是彼消此长。

美国的非建设性目前美国在国际秩序中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二战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是它一手建立起来的,70余年来它花了大气力来维护和修补这个架构,并在冷战中击败前社会主义阵营,包括中国的国家都加入自由主义秩序,而且创造了冷战后全球化的辉煌。然而,美国现在觉得这个秩序不再合乎它的利益。国内民粹主义兴起使它转为内向,特朗普政府打出“美国第一”的旗号大规模退群;拜登政府基本上放弃了自由贸易的理念。

美国不再为理想信念而战,甚至不是为国家利益而战:由于长期高高在上,它对国家利益的定义极为宽泛,在政策层面上往往不得要领,把美国卷入许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务中去,如越战,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等,消耗了美国的实力,忽略了国内积累的大量问题。“中国威胁论”的含义也模糊多变。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