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

交流站:中医学系统性发展的里程碑

字体大小:

读了11月17日《联合早报·社论》,了解到南洋理工大学明年即将开办本地首个中医学士课程,令人雀跃万分。我也认同《交流站·站长的话》提出,中医学强调治未病。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忙碌,压力大,习惯迟睡,喝冷饮,多食油腻和高糖分食物,很多人处于亚健康。中医治疗与中医学问,可以起着防御疾病的作用,让国人活得更健康,正符合“健康SG”计划的宗旨。

有些病患在通过西医治疗癌症时,在疗程完成后去看中医,增强体质,降低癌症的复发率。也有些在染上冠病后久咳不止,配合中医的中药,有助于缓解咳嗽症状。冠病疫情期间,中医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早在今年初,就报读了由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认识中医”课程。每位主讲的医师都经验丰富,也乐于分享自己宝贵的经验与养生之道,让我们获益不浅。11月13日,我有幸参加由新加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西医临床经验交流会”。大会主题是《中西医治病防病以促进全民健康和长寿》。盛会不只聚集了国内多名名医,还邀请中国著名的教授、博士和医师,分享临床治疗技能,实在令人感动。

其中,心理医生杨新发分享的人体生理钟与睡眠时间的关系,还有食物营养的摄取,身体的锻炼,情绪的调节等课题,唤起我对自己生活作息的反思。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徐光耀教授的教导生动有趣,他教我们不能像唱歌似地单说“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而是应该详细地从症状位置,探索到底是哪个肌腱、肌肉等出了问题,将含糊的“不通则痛”清晰化才施手法,这样疗效更快。我依他的方法,让自己的肩周不适得到了缓解。

开办中医学士课程,的确是我国中医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愿有兴趣朝中医发展的人踊跃报名,让这个学科在新加坡办得成功,造福更多人群。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